两面锦旗,双份新生!看遂医骨科用“硬核”实力赋予他们二次“站立”力量
“谢谢朱院长,谢谢董主任,谢谢翁医生和周医生,谢谢骨科所有医生和护士,太感谢你们了!”
近日,遂昌县人民医院七病区(骨科)收到了两面锦旗。两位经历不同却同样重获“新生”的患者,用最质朴的话语和鲜红的锦旗,向赋予他们第二次“站立”力量的骨科团队表达最诚挚的谢意。
01重伤青年的“生命奇迹”
“这里有位车祸伤的患者,全身多处骨折,快通知骨科团队。”
两个月前,患者江先生(化名)驾驶的小货车与大货车猛烈碰撞,被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治疗。巨大的冲击力导致他全身的多发伤情触目惊心:头面部、胸部、腹部遭受重创,双下肢更是严重骨折、脱位,还伴有肝脏挫裂伤,危在旦夕。
面对如此危重复杂的多发伤患者,医院开通绿色通道,骨科团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,迅速协调全院资源投入抢救。
骨科副主任董大海在查房时指出:“患者多发肋骨骨折、肝脏挫裂伤伴血肿,高度警惕肺部感染和肝破裂大出血的风险;同时要指导家属帮助患者适当活动肢体,预防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。”
针对江先生左髋关节脱位、股骨头骨折、髋臼骨折的复杂病情,后期股骨头坏死可能性大,入院一周后,由浙大二院骨科主任医师、医学博士辛曾峰主刀,遂昌县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董大海、骨科主治医师周晓明辅助,为江先生顺利实施“左髋关节脱位、髋臼骨折、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”,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。
入院两周后,由县人民医院院长、骨科主任医师朱俊锋主刀,骨科主治医师周晓明辅助,为江先生行“右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”,术后安返病房,继续康复治疗。
两次成功手术只是闯过了第一关,挑战远未结束。复杂的骨折修复、功能的恢复是一场漫长的战役。考虑到江先生伤情的复杂性和恢复的艰巨性,骨科发起多学科会诊(MDT),汇集院内针灸科、普外科、康复科骨干力量,共同为江先生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。一次次深入讨论,一次次方案优化,只为争取最佳疗效。
在后续长达数周的康复期,多学科紧密协作,全方位守护患者健康:骨科团队为严密监控患者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,康复科团队全程介入为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,普外科团队持续关注并管理患者肝挫裂伤的治疗进程,针灸科运用传统医学手段有效缓解患者疼痛、促进患者康复。
在骨科团队57个日夜的精心治疗与不懈守护下,江先生顽强地闯过了生死关、感染关、康复关,各项功能显著恢复,最终平安出院!
“感谢骨科所有医生和护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,给了我们家完整的希望!”出院时,江先生家人将沉甸甸的锦旗交到骨科团队手中,千言万语化作深深的感激之情。
02古稀老人的“挺直”新生
71岁的松阳陈阿姨(化名),在半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腰背部疼痛不适,这种疼痛在卧床翻身、起身等体位改变时尤为明显,站立行走时疼痛可缓解,陈阿姨起初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,或是年轻时劳累留下的常见不适,觉得忍忍就好,没有引起重视。
然而近半个月来,陈阿姨腰背部疼痛反复发作且程度日益加重。“最痛苦的时候,连自己从床上爬起来都做不到。”
6月中旬,备受煎熬的陈阿姨慕名前来县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就诊,经胸椎MRI检查后诊断为“胸11椎体压缩性骨折”,门诊医生建议住院手术治疗。
陈阿姨于1周后入院,完善各项检查后考虑陈阿姨为“胸1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、Kummell病”。
Kummell病又称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或迟发性椎体塌陷,是一种以椎体缺血性坏死为特征的脊柱疾病,多与骨质疏松相关。经无症状潜伏期(数周至数月)后,同一部位再次出现疼痛、椎体塌陷及脊柱后凸畸形。
县人民医院院长、骨科主任医师朱俊锋,骨科副主任董大海及骨科团队成员进行病情讨论后,考虑陈阿姨存在椎体不稳定与骨坏死的情况,为陈阿姨制定个性化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+病椎椎体成形术”手术方案。
入院第二天,由骨科副主任董大海主刀、主治医师翁永勇辅助为陈阿姨成功实施手术。
术后3天陈阿姨就可佩戴支具下地行走活动,术前因椎体不稳定引起的疼痛也完全缓解,解决了影响陈阿姨半年的病痛问题。
“做完手术后,我感觉身体一下子就轻松了。现在自己起床、走路都不会感到疼痛了,真是太感谢了!”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和康复,陈阿姨平安出院。
每一面锦旗,既是对遂昌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专业能力的肯定,更承载着患者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。无论是对抗老年退行性疾病,还是迎战突发严重创伤,骨科团队始终以精湛技术和协作精神,守护着每一位患者“站立”的力量!
这份实力,源于深厚的学科积淀。作为浙大二院分院,遂昌县人民医院高度重视骨关节学科发展。针对山区县骨科疾病高发的特点,遂昌县人民医院早在2019年便在浙大二院帮扶下,成立了“骨关节疾病诊治中心”(浙江省医疗“山海”提升工程重点打造的“四大中心”之一,由浙大二院骨科主任叶招明担任中心主任、浙大二院骨科高级职称专家轮流持续下派担任执行主任),并创新开展丽水市首个“慢性骨关节疾病公益筛查”项目,为县域百姓提供从预防科普到精准治疗、快速康复的全周期优质诊疗服务。
近年来,医院骨科综合实力也有明显提升,骨科在过去3年的DRGs组数均维持在100以上,专科CMI值维持在较高水平,四级手术占比逐年升高,微创手术占比均处于较高水平,每年均有1-2项新技术开展。2020年开始探索数字化医疗,3D打印技术在手术中广泛运用,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精准度;2024年12月,依托“山海”提升工程,在浙大二院专家指导下开展了5例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。
(通讯员 宣传统战科)